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天花板难破,公牛难再“牛”!

天花板难破,公牛难再“牛”

时间:2025-02-23 01:40:25 来源:風見彭魄网 作者:探索 阅读:723次

编辑 | 于斌出品 | 潮起网「于见专栏」不起眼的牛小行业,也能做成大生意 。天花例如畅销海内外的板难老干妈,融资上市毫不含糊的牛难卫龙辣条 ,专注插座 、牛转换器行业  、天花如今已经成为庞然大物的板难公牛集团。只是牛难,树大招风。牛再小的天花行业一旦做大  ,就难免被市场提出更高要求,板难甚至被困在了自己的牛难格局里。例如 ,牛发展一路顺风顺水的天花公牛集团 ,或许从来没有想到 ,板难其有朝一日也被涉嫌垄断 ,而被天价罚款 。2021年9月 ,因为行业垄断行为,被浙江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近3亿元的公牛集团。彼时公牛集团上市仅1年 ,就在资本市场陷入低谷期 ,股价几乎腰斩,市值更是从1500亿的峰值跌破千亿,至今也只是在850亿元左右徘徊 ,可谓一蹶不振。快速从巅峰跌入低谷的公牛 ,显然进入了多事之秋 。前不久,公牛集团发布了2022年三季报 。数据显示 ,今年前三季度,公牛集团实现营收104.74亿元 ,同比增长16.22%;净利润为23.61亿元 ,同比增长7.03%;扣非净利润为21.12亿元 ,同比增长0.79%。虽然公牛营收 、净利润仍在呈现个位数的增长 ,但是对比往年财报 ,公牛的规模化增长正在明显失速  。「于见专栏」认为,这或许与转换器行业逐渐迎来天花板,公牛集团多元化尚未成气候有关。种种迹象表明,过去在市场独霸一方的公牛集团,或将迎来最为艰难的发展阶段  。被“插座”困住的公牛,难破天花板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 ,短时间做到行业第一实属不易。但是对于一个庞然大物 ,如果常年位居第一而无人匹敌,或许不是什么积极信号 。这或许不能说明自己的竞争优势有多大,而是因为市场空间太小  ,甚至如入无人之境。公牛面临的困境,就是后者 。“10户中国家庭 ,7户用公牛。”在毫不夸张的广告语里  ,我们看到了插座“一哥”强势的行业地位。不过 ,公牛集团也因此缺少了足够的想象空间。据了解 ,公牛集团成立于1995年 ,以插座业务起家,在2001年以20%的市占率成为中国插座市场老大 ,此后连续多年全国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,2020年2月,公牛集团登陆上交所  ,据其招股书显示,2018年公司转换器(插座)在天猫平台的市占率达66.39%  。

光鲜的市场数据之下  ,公牛集团的潜在危机也在暗流涌动 。首先给公牛带来困局的,便是其现有业务即将逼近天花板,公牛不得不谋求多元化转型 。行业的天花板有多高 ,通过市占率过半的公牛集团财报就可以窥见一斑 。据其招股书及上市后公布的财报数据 ,公牛集团近三年实现营收72.40亿元 、90.65亿元 、100.40亿元 ,同比增速分别为34.91% 、25.21%、10.76%。公司营收增长明显放缓 ,也预示着行业增长红利即将消失殆尽 ,而作为耐用品,插座等产品的存量市场 ,能给公牛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,也可想而知。增长失速的危机之下,公牛集团也不得不尝试多元化转型,不过 ,各项数据表明 ,公牛集团近年来的多元化发展 ,并不及预期 。据了解 ,2007 年 ,公牛进入墙壁开关插座领域;2014 年 ,公牛进入 LED 照明领域;2016 年 ,公牛集团进军数码配件领域。即便是其最具潜力的墙壁开关插座领域,也尚未成为公牛集团的中流砥柱,难以撑起公牛的大盘。数据显示,2021 年公牛墙壁开关插座业务实现收入达到 29.52 亿元,同比下降 7.99%;同年 LED 照明业务实现收入 7.70 亿元,同比下降 21.74%;数码配件业务实现收入 4.18 亿元,同比增长 17.00% 。这也意味着 ,即便其尝试拓宽产品线破局,但是依然收效甚微。渠道优势不再 ,公牛品牌价值难凸显根据招股书 ,公牛的营收主要来自渠道经销 。例如,2018年 ,公牛转换器产品、墙壁开关插座、LED 照明等业务,境内直销和境内经销收入比例分别约为 1:5 、1:10、1:43。而更具 C 端消费属性的数码配件业务 ,境内直销和境内经销收入比例与墙壁开关插座业务一样 ,约为 1:10。由此可见,公牛在转换器业务上的竞争优势 ,很难在其他多元化产品上进行复制 。在各大新型产品都是通过渠道触达消费者后 ,公牛对C端用户的品牌影响力 ,也在进一步弱化。这也意味着 ,公牛集团这些新业务的增长潜力,未来也将遭遇更大的挑战。例如 ,相比插座等标准产品,墙壁开关插座与LED 照明业务的前装门槛较高,to B属性更强 ,公牛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弱 。与此同时,其数码配件产品,目前主要由官方配件为主,第三方配件表现相对较弱,因此之于其对公牛的品牌影响力拉升 ,并无明显的增益效应 。实际上,公牛尝试产品多元化的尝试,还有很多。在 2020 年,其将业务进行了新的划分,电连接业务以转换器为核心 ,覆盖电工胶带 、线盘等五金业务以及充电桩和充电枪等新能源业务 ,智能电工照明业务则覆盖墙壁开关插座 、LED 照明以及浴霸、智能门锁 、智能晾衣机等智能生态产品 ,数码配件业务以充电器为主,也覆盖了户外移动储能等新能源产品 。据了解 ,在多元化尝试不得其法后,公牛也在尝试布局充电桩和充电枪等产品 。但是,要知道,早年公牛的崛起 ,是靠其“安全”标签 。不过,但是在新能源充电桩和充电枪等产品上 ,用户对于安全的关注 ,可谓“有过之而无不及”。

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此时让消费者对比官方配套的充电桩与充电枪产品,公牛的“安全”标签显得有些苍白无力。因此很明显,出于安全考虑 ,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官方配套供应的充电桩和充电桩产品 ,而非第三方产品 。由此也可以预见  ,公牛集团一旦涉足新能源产品 ,也将处于较为尴尬的市场位置。这通过早期的手机充电器 、耳机 、充电宝等产品的市场拓展逻辑,就可以窥探一二 。因此 ,有业内人士分析 ,公牛或许无奈只能选择面向B端,打入车企供应链体系 ,但是公牛过去的渠道优势,在这一场供应链竞争中 ,恐怕很难为公牛助力 ,因此公牛的胜算几何  ,也可想而知 。资本撤退市值缩水  ,公牛的长期价值存疑在公牛因为渠道规模过大,而引发监管部门的注意后,其在资本市场也十分失意 ,首先便是各大股东纷纷减持 ,其次便是二级资本市场投资者纷纷抛售。例如 ,2021年,高瓴资本旗下珠海高瓴道盈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减持 ,持股比例由早前的2.01%降至0.55% 。而2022年上半年,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、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-兴全合润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均进行减持。随之而来的,便是其股价“跌跌不休”,一路走低。资本信心丧失殆尽的背后,是公牛的长期价值正在被质疑。首先,从公牛最占优势的渠道来看 ,公牛如“蚂蚁搬家”一般 ,在全国超过百万的终端销售网点 ,就是其核心竞争力。据其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,其覆盖的终端渠道包括75万家含五金店、日杂店、办公用品店 、超市,以及12万多家专业建材及灯饰渠道售点及25万多家数码配件渠道售点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公牛才涉嫌垄断被罚 。据了解 ,其涉嫌垄断的“罪证”,就是在经销商协议中实施含有固定产品转售价格、限定最低转售价格内容的制度,并通过自己的监督手段确保对价格的全面管控;同时要求经销商 " 专营专销 ",只能批发 、出售公牛品牌产品 。

虽然天价罚款并未伤及公牛集团的筋骨 ,但是却给公牛集团提了一个醒。一招鲜的发展模式,终究会遇到市场监管的掣肘。加上数量如此庞大的经销网络,本身已经逼近天花板,公牛集团想要发挥更大的品牌优势、渠道优势 ,恐怕再也不能只靠数量取胜了  。对于公牛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,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,公牛擅长的是销售渠道,而非研发制造以及终端用户关注的产品质量 。而对于如今的公牛来说  ,产品质量更像是一个锦上添花,并非根本 。而如前文所述,公牛将其未来押注在了产品多元化方面。但是如前文分析 ,其多元化策略 ,并不能让其渠道优势得以展现,因此,其未来的品牌价值也十分存疑 。这也不难理解,为何其股东信心受挫,二级资本市场的表现持续低迷。结语公牛集团作为“插座第一股”的上市  ,让人们看到了小众行业 ,也能成就独角兽的创业神话。但是俗话说 :成也萧何 、败也萧何 。成就公牛集团的 ,是其专注于插座技术 ,打造的“安全”标签。而限制其未来发展的,也是其产品的过于局限性 、当市场逼近天花板再难看到发展空间 。尽管近30年的发展,公牛集团已经靠海量的经销网络打下一片江山 。但是因为产品方面的掣肘  ,公牛集团的投资者 ,正在对其丧失信心,而摆在公牛集团面前的 ,也是难于破解的迷局。

(责任编辑:知识)

推荐内容
  • 帮朱丹还债2000万,母亲是火箭军上校,41岁的周一围太低调了第一次约会男子请客,女方一口没吃,看到配饰网友摇头:你养不起
  • 巴黎圣日耳曼质疑姆巴佩与皇马协议
  • 马特乌斯:格雷茨卡是拜仁取患上乐成的关键,但他患上在适宜的位置上
  • 梅西在迈阿密找新房!35岁安东内拉马甲内搭空气,皮肤黝黑很健康“酥胸半露”还要捂着,脸皮薄到不自在!为何热巴越性感越别扭?
  • 关注!外媒透露明年五笔转会,德甲神锋转投英超,皇马迎法国球星从“上海第一主持人”沦为全网笑柄,曹可凡终于走到这一步
  • 阿里达摩院推出 AI 框架 HQTrack,可实现视频高品质跟踪